嗨嗨大家好,距離上一篇「英文論文標題的大小寫問題」發表後已經又過了兩個月了科科,總算有空再來寫個續集。今天要討論的是每個研究生一定都會遇到的問題:如何引用一篇文章。要先說明的是,引用文章技巧與知識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所以今天我要講解的,限縮在理工科的英文文獻上,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討論社會人文學科,也不討論中文文獻;更進一步來說,礙於篇幅(什麼?!),今天應該只會講到期刊論文的引用。

什麼地方可以用到 referencing 呢?這裡提供三個例子:簡報投影片、發表論文、畢業論文。由左邊到右邊,規模由小而大,但是後面講的都可以一體適用,並沒有太大的分別;當然,三者的版面大小與篇幅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後面也會講到如何做對應的調整。

開宗明義先來定義,citation的最大用意,是要讓讀者能夠藉由你提供的資訊找到那篇文章,所以上面的每一個資訊,有的無關緊要,有的則不可或缺。

科學界的期刊論文引用有兩種系統,分別是 HavardVancouver ,前者在文章內容中,標註的是(作者+年份),而在文末則將所有引用文獻依照作者姓氏依照字母排列;而後者,則是在文中依照出現順序標註數字,例如 [1] 或者上標1,而在文末也將文章依照出現順序羅列。以我自己的體驗,絕大多數理工(編按:我講的理工是指我所熟悉的物理、光電、電機,後同)領域論文,都偏好 Vancouver 系統,亦即在文中標註數字,而在文章最後的 References 處依照出現順序,寫出各編號對應的文章。

下面的文章,將會簡單分成兩個部分:我會先示範一個 citation 的各種寫法,然後再介紹 citation 中各個欄位的意義。

一開始,我就要介紹最詳細 的寫法:

Po-Nan Li, Hsiu-Hao Tsao, Jer-Sing Huang, and Chen-Bin Huang, “Subwavelength localization of near fields in coupled metallic spheres for single-emitter polarization analysis,” Opt. Lett. 36 (12), 2339-2341 (2011).

以一篇期刊文章的引用來說,這已經是最詳細的寫法了。其中包含了幾個元素:

  • 作者:以這篇文章來說,共有四個作者,而第一個作者通常稱之為 first author,這一點後面會用到
  • 篇名:這篇文章的標題,一般來說只有首字會大寫,其他字(word)都是小寫開頭
  • 期刊名稱:以這篇文章來說,是 Optics Letters (姑且翻為光學通訊),一般簡寫為 Opt. Lett. ,這個後面也會解說。
  • 卷數:也就是 volume ,以這篇文章來說是第36卷。
  • 期數:也就是 issue,以這篇文章來說是第12期。
  • 頁數:以上面的 citation 為例,可以看得出來這篇文章涵蓋的頁數是 2339 頁一直到 2341 頁,共3頁。
  • 年份:顯而易見地,這篇文章出版於2011年。

各種citation的基本格式

citation 格式有非常多種,我下面介紹的,其實全部都是同一種,只是包含的資訊略有不同而已。與其說是格式,其實倒不如說是風格的問題;下面各種改寫,千變萬化,其實真的要做排列組合,可能永遠都排不完XD。

下面的改寫,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為了節省空間:例如有的期刊有限制頁數;海報的下方空位不多;投影片上版面有限。對於閱讀這篇文章的人來說,citation上的資訊越詳細是越好,對於參考上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此我們盡可能呈現詳細資訊的同時,先從冗餘的資訊下手。

卷數可以省略

在整個 citation 之中,最最最不重要的大概就是期數,也就是 issue number。為什麼呢?因為若是只知道期刊名稱和期數,對於找到一篇文章是完全沒有幫助的。在一卷(volume)之中,期數是會不斷出現的,例如第36卷會有 issue 1,第37卷還是會有 issue 1,也因此期數是可以省略不寫的。一般除非是非常詳細的引用格式,真的很少看到有人會寫出期數。關於期數的用途,下面會再詳細講。

篇名可以省略

篇名其實對於讀者來說,是最最重要的一部分資訊,因為在閱讀一篇期刊的同時,如果看到了類似 [13] 這樣的符號,應該就會很想馬上知道要參考的是怎樣的一篇文章。此時最有效率的作法應該是馬上把這篇文章下載下來看,但是這樣做難免會打斷閱讀,所以就會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這篇參考資料是什麼樣的文章,此時若 reference 裡面有寫出文章標題,對於讀者來說,會非常有用;但是相對地來說,對於想要抄下這個 citation 的讀者來說,其實是沒什麼用處的,因為要完整抄下整個篇名,往往很困難;如果你是在投影片上看到的,可能你還沒抄完,講者就換下一頁啦!此外就算讀者完整抄下來了,要在電腦前面做搜尋時,要用篇名來搜尋,其實也是非常沒有效率。

關於Reference要不要打篇名,有的期刊有要求,有的不用,也有的說隨便你,你自己決定;對於有嚴格篇幅限制的期刊(例如 Optics Letters以前限三頁,現在改成限制四頁)來說,版面可以說是錙銖必較,那麼篇名通常就不會打出來了。

現在我們套用前面這兩項省略,新的寫法,得到了:

Po-Nan Li, Hsiu-Hao Tsao, Jer-Sing Huang, and Chen-Bin Huang, Opt. Lett. 36, 2339-2341 (2011).

到目前為止,已經是很標準的期刊引用格式了。很多期刊的 Reference 就是要求這樣的格式來撰寫;也就是說,到這邊,已經很接近我心目中簡單又精確的引用格式了。但是還有些省略,也可以做。

結尾頁數可以省略

如果引用的是一本書,那麼精確地指出你參考的頁數範圍是很重要的。想想讀者千辛萬苦找到你說書,結果面對上千頁,不知道從何看起,豈不是很幹嗎?所以對於書的引用來說,標示出你參考的範圍非常重要。

但是相對來說,期刊的引用,只是為了要讓讀者能找到你說的期刊,所以標示出結尾頁,充其量是讓讀者大概知道你的文章有幾頁而已。因此,我們可以只寫開頭頁數。這麼說來其實結尾頁數(final page)大概是跟期數一樣不重要。

作者名稱只寫姓,名字縮寫

同樣是為了節省空間考量,一般來說外國人名字會有 Given name(又稱 First name)、middle name 和 Family name (又稱 Last name),即使是最詳細的寫法,也只會寫 Given name 和 Family name。說到這篇,我相信大家以前都有學過,First name 是名、 Last name 是姓,我想這點除了匈牙利人之外的西方人應該也是覺得理所當然;但是在正式場合或者文書通常會說是 Family name 或者 Surname,而則是 Given name。我想這個作法除了對大部分都是先姓再名的亞洲人來說表示尊重之外,也避免誤會、減少理解錯誤的情況發生。

回到重點,舉例來說,我的師公叫做 A. M. Weiner,他的名字叫做 AndrewM是他的 middle name,但是這個 M 的全寫是什麼呢?我不知道,搞不好我的指導教授也不知道。Weiner是他的姓,這沒問題。總之如果有機會寫全名,就是寫Andrew M. Weiner,否則就只會寫A. M. Weiner了。

台灣人的名字通常有兩個字,依照標準的翻譯法,中間會以連字號-(hyphen)連接,例如 Po-Nan。習慣上,就算是做簡寫,名字的第二個字還有-都會保留,所以就會寫成 P.-N. Li

綜合上述兩個省略要點,現在我們可以改寫成

P.-N. Li, H.-H. Tsao, J.-S. Huang, and C.-B. Huang, Opt. Lett. 36, 2339 (2011).

這個時候,就在這個時候,這已經是最多科學期刊所採用的引用格式了!既能完整列出所有作者的資訊,又可以在最精簡的情況下,提供所有讀者要找到這篇文章的必要線索。

作者名稱只寫姓

有時候,我們因為一些原因,想要列出全部作者,但是又想省空間,就會只打出姓。當然啦,我們知道中國名字和西方名字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的姓是一個有限的集合,但是名字可以自由奔放、隨便取;西方的姓非常多,多到你幾乎很少看到重複的,但是名字不是用取的,而是用選的,也就是西方人的名字是從一個有限的集合裡面挑出來的。我想這是最大的差異。

那麼,為什麼要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呢,當然是為了表示尊重,例如這是你的 group 發的paper,你當然會希望每一個參與者的姓都可以被顯現出來,又或者你的作者中包含了一個大咖,但是他出現在很後面,那麼這當然就一定要讓他的名字露出一下囉。這裡講的都是露出自己的團隊的 paper 的情形,或者在適度空間之下,盡量想要節省空間時,也有可能這樣寫。但是基本上這種情況盡量避免比較好,畢竟光看到姓,有時候讀者可能會很疑惑,到底是誰。例如 ** Optics ** 這本書的作者叫做 Hecth ,但是我念研究所時常看的領域的 paper ,也有一個大咖叫做 Hecht ,但是其實他們並不是同一個人。

總之,我們可以把剛才的範例,再改寫成:

Li, Tsao, Huang, and Huang, Opt. Lett. 36, 2339 (2011).

只寫第一作者

真的很缺空間的場合,例如海報快塞不下了,或者paper有篇幅限制,但是沒空間排了,那最後就會只剩下第一作者了,變成

Li *et al*., Opt. Lett. 36, 2339 (2011).

當然啦,這樣寫當然就有點不夠意思了,因為讀者就看不到其他作者還有哪些,而其他作者也就無法露臉了。通常只列出一個作者的場合,一個是引用一篇跟你無關的文章,所以第一作者是誰對你來說並沒有意義;另外就是你就是這位第一作者,那你當然沒差啦!

很多知名的期刊上的文章或者是重大的研究突破,都是由非常多人協力完成的,也因此偶爾會有作者十多人上至數十人的場面,此時對於Reference的版免來說自然是非常傷,所以大部分的期刊的 guideline都有明訂,如果作者超過多少人,就直接寫第一作者 + et al. 就好了。一般來說是超過十人就省略。也因此有時候我在打 citation 的時候,如果看到有文章作者很多,就會趕快先數作者有沒有超過十人,因為如果有超過,我就樂得只要打第一作者就好了。不過在這種時候,通常寫法會是

P.-N. Li *et al*., Opt. Lett. 36, 2339 (2011).

期刊名稱、卷數、頁數是找到一篇文章的關鍵三要素

到了最後,我們會發現,要能夠讓讀者能夠鎖定出獨一無二的一篇文章,需要也只要知道三個要素:期刊名稱卷數頁數。最後我們的寫法就會變成:

Opt. Lett. 36, 2339 (2011).

沒有作者、沒有文章名稱,也沒有卷數;期刊是唯一的,卷數是不會重複的;頁數雖然每一卷會重編,但是在任意一卷之中頁數是不會重複的。年份,雖然不在我們提到的三要素之中,但是因為對於讀者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依然會標示出來。

各個欄位的意義

下面要補充的是一些上面暫時跳過,還沒有提到或者還沒有講完的細節。

作者名稱

作者名稱不過就是人名嘛,有什麼好補充的呢?前面說過,對於西方人來說有時候是比名還重要的,也因此在有的場合,會把姓提前在名字之前先寫。以前面舉例的師公來說,就會被寫成 Weiner, Andrew M. 。是的你沒看錯,一旦你在名字之中動用到逗號,,就表示已經先把姓提前寫了。有時候對於東方人來說,反而喜歡這種寫法,因為在這時候姓名看起來就會呈現正確的順序,例如Li, Po-Nan。各位或許可以翻翻看自己的護照,上面就是這樣寫的,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千千萬萬,不要寫成Po-Nan, Li,完全沒有這樣的寫法!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常常看到有台灣人這樣寫自己的英文名字,奉勸各位趕快改過來,不要再錯了!

以 New Journal of Physics 來說,就是要求先寫姓再寫名,例如:

Li P-N, Tsao H-H, Huang J-S and Huang C-B 2011 Opt. Lett. 36 2339

當然啦,這是 NJP 特殊的寫法,所以沒有任何逗點也沒有任何句點。

期刊名稱

期刊名稱當然就是期刊名稱,但是最重要的是在citation中期刊名稱永遠是寫成縮寫。例如我們一直採用的範例 Optics Letters,簡寫成 Opt. Lett.。這個簡寫(abbreviation)並不是隨便來的,而是有嚴格的規則;只要期刊名稱超過一個字,都會盡可能寫成簡寫。通常來說,要幫一個期刊寫成簡寫,第一會查閱是否已經有官方自定的簡寫,或者查詢其他期刊上對這篇文章的引用,直接去觀摩別人怎麼簡寫,或者按照標準的簡寫規則。這裡說的規則,其實也是大部分的期刊的簡寫的標準,稱之為ISO 4標準。

ISO 4

ISO 4 是一個系統化的簡寫規則。根據維基百科上的定義

“ISO 4 i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which defines a uniform system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serial titles.” – Wikipedia

我們可以知道發現,期刊的簡寫不但有規則,而且還是 ISO 認證的 有 ISO 標準規範的。 下面列出幾個我認為最重要的:

  • Journal 簡寫為 J.
  • Review 簡寫為 Rev.
  • Letters 簡寫為 Lett.
  • 介係詞,例如 of、and、in、on 或者冠詞 the ,全部省略

例如 IEEE Selected Topic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會簡寫成

IEEE J. Sel. Top. Quant. Electron.

省略in,或者乾脆縮寫(acronym)為

IEEE JSTQE

又或者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雖然口語上會講 JOSA A,但是比較正式的簡寫是

J. Opt. Soc. Am. A

你可以觀察到,兩個of都被省略掉了。

搜尋官方或者固定簡寫寫法

大部分的期刊都已經有現成簡寫法,可以直接在 Google 上搜尋 期刊名稱 abbreviation,通常都可以得到滿意的答案。比較知名的期刊通常都會有 Wikipedia 的頁面,你可以直接看查閱左手邊的 Abbreviated title (ISO 4)欄位,最為準確。例如你會發現, Nature 的簡寫就是 Nature, Science 的縮寫就是 Science;但是其他期刊如果提到 Science,有可能會簡寫成 Sci. 。

查表

這裡說的查表,可以指許多書上都有提供常用的字的標準簡寫,也可以指許多期刊提供給投稿者的 guideline 裡面,會有附表提示你常見的期刊的簡寫寫法。

最後我列出一些我自己經驗上常看到的字的簡寫寫法

  • Optics = Opt.
  • Optical = Opt.
  • Phtonics = Photon.
  • Society = Soc.
  • Radiation = Rad.
  • Applied = Appl.
  • Biology = Bio.
  • Physics = Phys.
  • Chemistry = Chem.

各位可能會覺得奇怪, Optical 和 Optics 都簡寫為 Opt.,這樣沒問題嗎?喔我想是沒差的,因為縮寫只要能夠表達出意思就好了, Optical 和 Optics ,不是都能藉由 Opt. 讓人直接想到嗎?

上面列的是不是都有參照 ISO 4 標準其實我並不清楚,不過我記得投稿的 guideline 裡面其實有講過一句話:如果你不確定標準的簡寫,那你就還是寫全稱吧!

卷數

前面提到,只知道一篇文章所在的期刊名稱+卷數+頁數,就可以找到獨一無二的一篇文章。事實上,卷數和年份是對應的!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一年就是對應到一卷。例如前面舉例的 Opt. Lett.,2011年出版的文章就都是第36卷,2012年都是第37卷,而今年(2013)出的文章,自然就是屬於第38卷。

聰明的各位可能會發現,既然卷數和年份有這樣的對應關係,是不是如果只知道期刊名稱+頁數+年份,也可以找到唯一的一篇文章呢?是的,的確是這樣沒錯。所以我們知道快速記下一篇期刊的方式有下面兩種

  • 期刊名稱 + 卷數 + 頁數
  • 期刊名稱 + 頁數 + 年份

那麼,卷數到底有怎麼樣的意義呢?現在大家都是上網Google或者用 Web of Science 找期刊資料了,但是在我高中的時候,為了做科展要找paper的唯一管道,是跑去台大物理系的圖書室翻閱紙本的期刊,因為我們未滿18歲,進不去台大總圖,而且只有大學和中研院可能會有大量訂閱的期刊資料庫,對於高中生來說根本是不可能去找這些電子期刊的。對於穩定發行的期刊來說,每過一年,圖書館或者是圖書室,就會把同一年份的期刊裝訂起來,變成一本合訂本。把什麼裝訂起來呢?就是同一年份的各個 issue。別急,我們就快講到了。同一年的期刊最後會被裝訂成,因此同一年份的文章,都是被列在同一卷裡面,這樣大家了解了嗎?

此外通常看這個期刊出到第幾卷了,大概也就可以了解這個期刊的年紀。例如 APS 旗下最年輕的期刊 PRX (Physical Review X)才出到 volume 3 而已,各位不難推算這個期刊才創刊幾年而已。

不過好像的確也有不是一年一個 volume 的期刊,像是創立於1869年的 Nature,現在已經出到 volume 500 了;而 Nature 最大的競爭對手 Science也已經出到 volume 341了。雖然不太確定,但是我個人的猜想是,他們是以一季作為編成一個 volume 的週期。

期數

我想大家都知道一年有52週、12個月。期刊應該是沒有天天發行的,通常是每月發行、每週發行,或者隔週發行( biweekly)也非常常見,再或者,也有季刊。是的,這一年之中,每一期發行的編號,就是期數。所以,月刊一年就是會有12期、週刊大約會有52期,雙週刊則是約有26期。那麼期數是怎麼編的呢?當然就是在同一卷中不重複地照順序編排;但是到了年底,這個期數就會回到1重排了。也因此前面才說,只知道期刊名稱和期數,是對於找paper完全沒有幫助的。

知道期數少數的用途之一,大概就是可以快速知道這篇文中是在一年之中的哪個時候發行的,例如一本雙週刊的第13期,大概就是六月的時候出的吧。

頁數

頁數顧名思義就是頁數,唯一神祕的地方,你可能已經猜到了。是的沒錯,頁數是以為基準在編的,也就是說在每一卷之中,你只有在第1期看的到第1頁;假使你有訂閱這本紙本期刊,你在聖誕節或者復活節的時候收到的期數,翻開來第一頁,絕對不會是第1頁,而會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

其實我高中去台大物圖翻紙本期刊的時候就發現這件事情了,但是一直到讀研究所的第一天才終於知道為什麼。

p. 和 pp. 有何不同

有的期刊會要求要用p.或者pp.的符號,但是兩者有什麼差別呢?答案很簡單:p. 是 page的意思,而 pp. 則是 pages 的意思。所以聰明的你發現了嗎?如果你只要標示起始頁,那就用 p. ,例如

P.-N. Li, H.-H. Tsao, J.-S. Huang, and C.-B. Huang, Opt. Lett. 36, p. 2339 (2011).

但是如果你要標註的是一個範圍的頁面--以這裡的例子來說就是也有標註結尾頁的時候--你就得動用pp.了,例如

P.-N. Li, H.-H. Tsao, J.-S. Huang, and C.-B. Huang, Opt. Lett. 36, pp. 2339-2341 (2011).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面的2339-2341之中我打的是-,但是正確來說要打的應該是--,也就是 dash 符號。在 Word 裡面,如果你打了 -- , Word 應該就會自動幫你轉成比較長的 dash 符號;而在 LaTex 之中, -- 也同樣地會被轉成 dash。記得,--是打字機的打法,但是在電腦上,有專門的符號,和-是不一樣的。

不是頁數的頁數

有的期刊,例如 PRL 或者 PRB ,其實沒有頁數,只有文章編號,也就是說整篇文章只有一個編號,不會真的涵蓋很多,像這種情況,就是把這個編號打在 page 的地方,只是不打 p. ,例如:

\bibitem{GHIO} C.-C. Chen, J. Miao, C. W. Wang, and T.-K. Lee, Phys. Rev. B {\bf 76}, 064113 (2007).
\bibitem{HIO} J. R. Fienup, Appl. Opt., {\bf 21}, pp. 2758--69 (1982).

上下對照,各位應該就可以看得出來,上面的 PRB 那篇 citation,不加 p. 也不加 pp. 。

年份

年份一般來說都是寫在括弧裡面,這只是慣例,沒有為什麼。


這篇文章,是我從2010年以來開始念研究所到現在在學術界工作的三年以來的簡單心得。但是我要非常感謝我的研究所指導教授,在lab開訓的時候,就教導我們怎麼理解 citation、怎麼寫 citation。這是對學術倫理的尊敬,也是對於一個研究人員一輩子都受用的知識。